2018-04-26 13:30:58
“老百姓有困難不怕,只要提出來,能解決的我就盡最大努力去解決,一時解決不了的,我就記在心上,有機會一定去解決……”浮里村駐村第一書記潘華德對筆者說,精準扶貧不僅僅是在物資上幫助困難戶,更重要的還有精神面貌的改變,才能通過勤勞共同致富。
浮里村坐落在貴州省從江縣慶云鎮(zhèn),全鎮(zhèn)轄12個行政村,92個村民小組,60個自然寨,總人口2907戶12118人;2016年共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961戶4077人,目前,未脫貧人口622戶2409人。浮里村作為全縣7個深度貧困村之一,現(xiàn)有建檔立卡貧困戶44戶147人。
介紹起浮里村的扶貧情況,潘華德感慨萬分:“組織部任命我來當浮里村的第一書記,既然來了,就要為老百姓做好事、做實事。”慶云侗族風情濃郁,保持著原生民族文化,老百姓對這位第一書記所做的每一件事兒都銘記在心,他們淳樸的表達方式讓潘華德十分感動。任期屆滿的時候,當?shù)氐睦习傩諒娏乙笈巳A德繼續(xù)當浮里村第一書記,潘華德說,“為老百姓多做一些實在事,這不僅僅是為了完成任務,這也是我的一份沉甸甸的責任。”
(潘華德介紹浮里村產業(yè)扶貧相關舉措)
“潘書記來啦!”走進浮里村村口,幾位村里的老人家看到潘華德,高興地上前打招呼。他們告訴筆者,潘書記對我們太關心,還給我們送了很多東西。
2016年3月,在黔東南州委組織部、中國太保產險貴州分公司的支持下,潘華德在從江縣慶云鎮(zhèn)雙龍村(今浮里村和轉珠村)任第一書記開展駐村扶貧工作。
駐村兩年,潘華德早已對村里每一戶的情況爛熟于心。浮里村的貧困戶石峰合一家是因病致貧。家中的主要勞動力患終末期腎病,需要每周兩次到縣里看病。除了老人和孩子,只有妻子一人在外打工。潘華德在了解到這一情況后,積極安排駐村工作組實施醫(yī)療扶貧精準幫扶。從患病至今,醫(yī)療費用全部報銷,緩解了家庭經濟上的壓力。
走進浮里村,在特色鮮明的侗族建筑群基礎上,基礎設施錦上添花。主干道、串戶路硬化、路燈全覆蓋,每一條小巷干凈整潔明亮;道路兩旁的排污溝通過協(xié)調項目基本滿足全村需求;新建公廁實現(xiàn)了從無到有。整潔的村容背后,是潘華德引入資金完成了道路水泥硬化工作,并修建了村公廁、排污溝、垃圾池等。
(走訪當?shù)刎毨Т迕瘢?/span>
在潘華德看來,扶貧除了“輸血”,還要“造血”。為幫助村民和建檔立卡貧困農戶發(fā)展種植和養(yǎng)殖業(yè),潘華德到處奔波,爭取相關政府職能部門支持發(fā)展產業(yè)。
“在這大山里,只能靠勤勞實現(xiàn)脫貧致富。只要老百姓愿意去養(yǎng)魚、養(yǎng)鴨,可以到集市上賣錢填補家用,我去想辦法爭取政府支持。”在浮里村稻田里,待分發(fā)給老百姓的魚苗、鴨苗長大后,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滿足貧困戶的生活所需。
結合入戶訪問、院壩會、田間地頭等形式,潘華德向群眾講解扶貧系列政策。同時,潘華德也發(fā)現(xiàn)群眾“等靠要”的思想較為嚴重,他用實際行動化解難題。浮里村的石應昌貧困戶,家庭勞動力充足,但是,發(fā)展思路少,無勞動技能,在他的引導下,改變了思想觀念,依靠自身勤勞致富,并積極參加鎮(zhèn)級勞動技能培訓班。潘華德說,改變一個人,就能改善一個家庭生活。
同是侗族人的潘華德熟悉當?shù)孛袼?,根?jù)當?shù)亓曀捉⒋逡?guī)民約,他將村規(guī)民約立碑樹牌,營造良好鄉(xiāng)村民風。普通村子里打牌賭博的現(xiàn)象,在這里全然沒有。
潘華德說,“扶貧先扶智”,只有把教育工作做好了,浮里村的未來才真正地有希望。在轉珠、浮里合并教學的轉珠小學,他駐村的第一件事就是走訪學校。全校共有6個年級,學生169人,教師9人,學校的正常教學、老師食宿都集中在一棟三層的教學樓里,條件較為艱苦,教學基礎設施相對落后,了解到這些情況后,他下定決心,打算為學校新建教學樓。
正值午飯時間,轉珠小學的學生們就在戶外排隊打飯、洗碗。而在教學樓的一側,轉珠二號教學樓正拔地而起,這將成為學校未來的食堂所在地。
轉珠小學的石校長告訴筆者,這里的學生家最遠的距離學校有15公里,上學需要寄住在親戚家中,老師都來自于其他的村鎮(zhèn)。等新的教學樓建好之后,將有部分樓層用于學校師生的住宿,這樣學校的師生都能更安心地教書和學習了。他還說,潘書記已經給300多名學生分3批次發(fā)放了學習用品、體育器材。
如今,浮里村在產業(yè)扶貧上也成效卓著。為提高農戶經營和管理能力,潘華德對勞動能力強、經濟頭腦好、有強烈致富愿望的農戶重點扶持,利用土地入股、資金入股等形式,幫助他們組團發(fā)展產業(yè),創(chuàng)辦農村農業(yè)合作社。
在占地近百畝的金秋梨基地,如今棵棵梨樹覆蓋山間。此前卻因常年管理不到位,產量受到一定影響,為了充分發(fā)揮現(xiàn)有產業(yè)的經濟效益,土地流轉給大戶統(tǒng)一管理,同時引進電商幫助銷售,預計年產量達60噸,戶均收入達1000元以上。除了金秋梨,浮里村產業(yè)發(fā)展合作社的四大產業(yè)體還包括鉤藤、辣椒、稻魚鴨。
(實地考察農作物生長)
在潘華德第一書記的帶領下,浮里村駐村工作組取得了顯著成績,村容寨貌煥然一新,群眾思想得到轉變,勤勞致富信心倍增,激發(fā)了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,大家思想一致,行動一致,共同為打贏脫貧攻堅戰(zhàn)而努力奮斗。文/培西
特別提醒: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,請作者與本站聯(lián)系索取稿酬。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(xiàn)在本站,可聯(lián)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。
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